危废官方数据出炉 并购凸显行业高景气

2019.07.02    上传者:        

  危废主要包括工业危废、医疗危废和少部分市政危废(如飞灰)。其中工业危废占比70%以上,医废占比约14%。工业危废中,占比最大的分别为废酸废碱、石棉废物、有色冶炼废物,占比30%、14%、10%;主要来源于化学原料与产品制造业、有色金属冶炼业、废金属矿采选业、造纸业,分别占比19%、15%、14%、13%。

  从年报数据看,2018年全国中大城市工业危废产量占比一般工业固废产量约3%。这一数据与2017年基本持平,较2016年以前有大幅上升,主要为环保大督查倒逼申报额大幅提升。对标发达国家,美国、日本、英国等这一占比均高于5%,韩国占比约4%。我们认为,目前多方口径的统计量仍远低于全国危废实际产生量,未来随着环保督查的深入推进和危废非法处置风险暴露,全国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危废申报量将进一步提升。

  危废实际处理中综合利用比例占3/4。工业危废的处置方式包括资源化、无害化(填埋和焚烧)、水泥窑协同处置;医疗危废由于90%以上组分可燃且具传染性,以高温焚烧法为主。根据年报,2018年全国200个大中城市产生的4643万吨工业危废中,综合利用和处置量基本接近;而由经营许可单位实际处置的2542万吨中,资源化利用、填埋法、焚烧法、水泥窑协同处置法各占75%、6%、7%和4%。

  核准规模增速放缓,但实际产能利用率仅30%尚未满足需求。2018年全国危废资质发放量为3220份,实际处理量为2697万吨,增速均不到20%,较2017年的24%和38%有所回落。根据中国水泥网统计,截止2019年8月,危废核准规模已达9600万吨/年,较2018年的9011万吨/年增长6.5%,增速亦明显放缓。但实际综合产能利用率(实际处理量/核准规模)仅为30%,只能处理已披露危废总产量的一半。

  分区域看,2018年68%省份工业危废供不应求。2018年工业危废产量最大的三省为:江苏(573万吨)、内蒙古(571万吨)和山东(562万吨),占总产量35%。缺口最大的五省分别为:内蒙古(444万吨)、四川(261万吨)、湖南(233万吨)、江苏(230万吨)和山东(223万吨)。与2017年比较,内蒙古和江苏两省的产能缺口明显扩大。

并购持续 高景气度维持

工业危废综合产能利用率低的核心原因在于产能区域性错配严重&企业自行处置占比大。从企业自身项目角度思考,还有以下几个原因:

· 1)资源化项目众多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,无害化项目较为稀缺;

· 2)危废资质中细分小类众多在建设前后均需申请资质,项目建设期漫长(通常3-5年),容易因当地实际需求变化导致产能不匹配;

· 3)近几年行业内生&外延双重扩张速度快,众多新项目或技改项目尚处爬坡阶段。

  未来无害化产能将持续上升,资源化已显疲软。一方面,资源化产能充足而利用率低,无害化产能紧缺而利用率高。资源化项目因处理企业向产废企业付费获取原料,更受青睐,加之资质审批和建设期更短,经多年发展总产能已较为充足;无害化项目则因环保督查趋严在近几年需求加速提升。另一方面,无害化处理收费来自上游产废企业,价格受供需影响上涨趋势明显,且产能利用率充足,毛利率基本在50%以上;资源化供需稳定,本质是废金属冶炼商业模式,主要受下游资源产品价格影响,毛利率通常低于35%。

  危废市场呈小散弱特点。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,行业前十企业的市占率不足10%,能处理25种以上危废的公司仅占全国总数1%左右,处理种类小于5种的公司占比达到88%,大部分企业危废处置规模小于50吨/日。

  外延并购仍为主要扩张方式。2016年起,危废行业掀起一股并购热潮。2017-2018年共发生超过30起重要危废并购案,超过14家行业外上市公司跨入危废行业,一些央企也展开布局。2019年亦有超过10起重大并购案,中再生、浙富控股、太化股份等相继进入危废领域。